close


機車的多級別機油種類挺多的

有點搞不清楚這怎麼去分

問題1:5W40、10W40、15W40、20W40

前面的XXW40代表什麼,有什麼差別

問題2:10W40、10W50

後面的10WXX又代表什麼,有什麼差別

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最近買了一輛車

雖然知道要加10W40的

但確不了解改用其他等級的會怎麼樣

還請解答,謝謝








er">


您好:

您這兩個問題就一起回答了

機油實際時常在溫度變化很大的環境下使用,從冷車處於大氣溫度下甚至寒冬車輛尚未暖車的低溫,一直到熱車後高速運轉時的高溫。一般機油在低溫時黏度會上昇,造成低溫時的流動性不佳,而當溫度到達引擎運轉溫度時,黏度會下降,使得高溫時稀薄造成潤滑效果不佳。

機油黏度指數是依據美國汽車工程學會SAE(Society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)所制定的"黏度指數",對各機油進行試驗所得結果後進行標示,而"黏度指數(ViscosityIndex)"與黏度(Viscosity)並不相同;黏度是物質對抗外力使其位移的阻力,黏度指數是溫度對應黏度的關係。

因為機油會有隨溫度低變濃稠,溫度高則變稀薄的特性,一旦機油的黏度指數太低(Range太小),便意味著機油很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,而無法提供全時的潤滑效果。

於是複級機油標明了二種黏度等級,前一個是在低溫可達到的黏度等級,後一個則是在在高溫可達到的黏度等級,因此這類的機油在高低溫差大的環境下較為適用。複級機油的黏度仍然會隨溫度而變化,只是變化率較小而已

WWINTER的簡稱,W前的數字代表機油低溫或是冬天時流動指數,測試方式可分為二種, 分別是冷起動模擬及微型旋轉黏度計,機油依其可通過測試的最低溫度會分為0W, 5W, 10W,15W, 20W 25W,對應的溫度為指數加-35,例如0W為-355W為-3010W為-25……依此類推,測試時流動率通過在這些溫度下的測試標準就可標上多少W。其級別越低,表示可通過測試的溫度越低。10W的機油代表在-25下可達到試驗的流動率,但是溫度降至-30℃便無法達到試驗之流動率,所以只能標上10W的黏度指數。這個數值對於高緯度及高海拔地區有很大的意義,冬天動輒零下20~30度的環境下若流動率不足,在引擎起動的瞬間就會造成磨損;但是在台灣冬天不太可能出現零下氣溫的情況,這個數值就顯得沒那麼重要,但是也可作為購買機油的參考,通常有較好數值的機油會有較好的潤滑表現。

W後面的數字代表高溫時的黏度,數字愈大代表高溫時會比數值小的有較高黏度,而黏度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,越高溫會變的越稀薄。測試方法是在溫度100 °C212 °F)下量測機油的動力黏度,動力黏度的單位為mm²/s或是等效的cSt,根據在該溫度下的動力黏度數值來決定其對應的機油級別,數值越高其機油級別也越高。亦即100 °CW後數字50會比40有較高的黏度,也越能在高溫時提供引擎較佳的保護。

通常新車是不需要使用高溫時黏度太高的機油,因為新車汽缸與活塞間的密合度相當好,若是使用了高黏度的機油會增加汽油的消耗。一般說來,黏度較高的機油比較適用於行駛相當里程的舊車上,因為引擎使用久了,汽缸壁與活塞會有較大的間隙,使用黏度高的機油做為填補間隙的方法。